|
|
深澳岬角:
沿濱海公路而行,看見深澳發電廠,順著對面的深澳路進入就可抵深澳岬角,其又名「番子澳」,起源於漁港內那塊岩壁,由側面觀之,輪廓像極一個印地安人。岬角的南面有海蝕岩棚,岩岸的蕈狀岩、蜂巢岩景觀特殊,鉀角的北面為海崖地形,崖上有一處壯觀的海蝕岩洞。
|
|
 |
深澳岬角 |
 |
深澳岬角
/ 大象鼻石 |
|
|
|
|
|
|
陰陽海:
位於水湳洞邊的陰陽海,為台灣東北角濱海的一大特殊景觀,一片黃藍交錯的海水景象。可能是早期由台金公司所排放的污染源,因灣內海流緩慢加上波浪與潮汐影響,造成澄黃的污染物不易散去,所以形成目前所見的海水黃藍交錯的特殊景象。
|
|
|
|
|
|
|
南雅石筍:
位於濱海公路南雅漁港邊礫灘,因受海水長期沖擊形成奇形怪石海蝕平台,此天然奇景其中則是以天然石筍最令人欣賞景觀。 |
|
 |
南雅石筍 |
|
|
|
|
|
|
鼻頭角:
鼻頭濱海線步道從龍洞灣公園沿著海蝕平台至鼻頭角正下方海濱為止,在這條步道可觀察到豐富的海蝕崖、海階、豆腐岩、蕈狀岩、蜂窩岩、魚背岩以及地層向斜構造、交錯層等地質景觀;在海天亭與望月坡也有石階與木階可串聯至燈塔線步道。
|
|
 |
鼻頭角燈塔步道終點 |
 |
鼻頭角燈臺所用地 |
|
|
|
|
|
|